三伏天减肥事半功倍?三伏养生的这些误区,一文讲清楚→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09:01:00 中财网
  广东
  入伏之后
  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30天
  网上有很多关于三伏养生的说法
  比如“三伏天是减肥的黄金期”

  “三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
  三伏天绝不能碰冰镇饮料”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广州大“真”探出动
  一次性请中医们讲清楚
  1三伏天是减肥的黄金期?

  三伏贴能增强减肥效果?

  很多人感觉三伏天时湿热交蒸,人没胃口,出汗也多,体重也减轻不少。“不过,这也很可能是一种‘减肥幻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明康文主任中医师解释,此时体重中减掉的,很可能是水,而不是脂肪。

  “不过,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借助三伏天进行养阳调理,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体水湿代谢及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虚寒类的肥胖人群具有良好的辅助减肥作用。”明康文解释,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伏贴灸对于脾肾阳虚、气虚或虚寒体质的患者,通过温阳散寒,促进代谢,也可以起到增强减肥效果的作用。

  明康文强调,单靠三伏贴并不足以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还需配合其他中医手段与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穴位埋线是推荐的减肥方法之一,一周一次,不影响日常工作,同时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控制食欲的作用。此外,还可采用火龙灸、督脉灸、雷火灸等温针类针灸的治疗方式,这些都能有效补充阳气,从而提升减肥效率。

  明康文提醒,对于三伏天有减肥需求的人士,要避免寒凉食物和油腻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容易损伤阳气。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早睡早起等,多方面相辅相成,才能增强减肥的效果。应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中医调理方式,在专业指导下科学减重、强身健体。

  进入“黄金减肥30天”三伏灸有助减肥?

  专家:对虚寒类肥胖患者很有用
  
  2:
  “三伏贴”是万能贴,
  可包括呼吸道等约20种疾病
  三伏灸作为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借三伏天“天时”之力,通过将特制药贴敷于特定穴位,温阳散寒、疏通经络,从而调理慢性病、增强体质。

  三伏灸尤其对体质虚弱、阳虚、风寒湿型人群效果明显,适用于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失眠、夜尿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过,三伏贴并非“万能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病症。

  首先,处于发烧、感冒、喉咙痛、有明显炎症或积食状态下的人群,也不适宜贴三伏贴,因为此时体内已有“热象”,不宜再用温补类药贴。

  同样地,体质偏“热”、容易上火、阴虚火旺、虚不受补的人群也不适合使用三伏贴,否则可能出现口干、心烦、失眠等不适反应。

  而对于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如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者,使用三伏贴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经专业医生评估方可进行。

  有皮疹、皮肤破损、对药物贴剂过敏及疤痕体质者,也应避免使用。

  此外,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不建议贴敷。由于其皮肤娇嫩、耐受能力差,三伏贴的刺激性可能灼伤甚至留下疤痕。3岁以下儿童使用也需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的来说,三伏贴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但其使用需讲究辨证施治,个体化调理。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专业医生,评估自身体质和病情,做到安全合理用贴,切勿盲目追风。三伏贴重调养,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资料图
  3:
  炎夏出汗能驱寒祛湿
  三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动不动就出一身汗。有些人认为炎夏出汗能驱寒祛湿,刻意通过在大太阳下暴晒、剧烈运动来让自己多出汗,并认为汗出透了,排毒效果会更好。

  中医看来,炎夏出汗确实有不少好处。首先,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先。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邹旭教授曾总结邓老关于夏季养心的三点秘诀,那就是“晒太阳、多运动、出出汗”。其次,祛湿祛困也是炎夏的养生重点。“暑多挟湿”,运动出汗是排解体内湿气的有效途径,还有助于提高人体血液循环能力,调节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免疫力。所以,适当到户外慢跑或快走,出出汗,也是预防感冒、流感的好方法。

  不过,在高温潮湿的天气里,高负荷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出汗过多。建议避开高温易中暑时段,清晨或傍晚到湖边或公园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游泳、瑜伽、五禽戏、八段锦是极佳选择。无论选择何种运动,切忌运动过量大汗淋漓,这样最容易耗气伤津。体弱、年老者尤其不要过分强调“夏练三伏”,以免得不偿失。

  事实上,大量流汗易造成脱水,汗液还会带走大量钠、钾等电解质,如果电解质失衡,可出现眩晕、呕吐、恶心、肌肉痉挛、抽筋等不同程度的症状。更值得警惕的是,头晕、出汗也可能是中暑和心梗的先兆症状,一定要注意识别和预防。

  对于不爱出汗或没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适量晒太阳:上午9点至11点、下午4点至5点,不妨抽几分钟下楼散步,晒到全身微微发汗就好。

  饮食发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人,不妨喝点生姜水、姜茶或者生姜红枣水等,平时多喝温水,促进排汗。

  适当关空调:长时间吹空调会引起不适,不妨适时地关一关空调,让自己微微出身汗。

  泡脚:在空调环境待久了,有些人大热天也手脚冰凉,回家后可以泡澡或泡脚发汗。在40℃左右的水温下泡澡或泡脚,有利于身体排汗、缓解疲劳。

  4:
  三伏天是调理虚寒体质最佳时机
  不能碰冰镇饮料?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排寒祛湿、调理虚寒体质的最佳时机,因此有“冬病夏治”的传统理念。

  伏天虽热,但寒邪往往更容易趁虚而入。炎热的环境下,人体血管扩张,阳气外泄,此时如果大量食用冷饮、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便容易使寒气侵入体内,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新的健康问题。因此,三伏天应适当节制冷饮的摄入,不过,也没必要完全杜绝。适度凉饮并不会直接造成“寒邪入侵”,真正伤阳的,是剧烈冷热交替带来的“温差冲击”,而不是一两杯凉饮本身。

  “冬病夏治”的方式多样,不仅包括三伏贴、穴位贴敷,也涵盖针灸、艾灸、内服中药等多种传统中医疗法。例如隔姜灸借助生姜温热之性与艾灸结合,温阳散寒效果显著;“烧山火”针法则可通过针刺产生温热感,益气助阳、增强体质。这些方法特别适用于虚寒体质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可用于部分妇科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冬病夏治”的调理核心是“养阳”,但需兼顾阴阳平衡,而非走极端,具体因体质和环境而定,掌握“适度”才是关键。
  .广...
各版头条